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人类正逐步进入一个“人工”的时代,如今“人工智能”和“人造器官”已经屡见不鲜,甚至身边通过人工助孕技术诞生的新生儿更是引起广泛关注。
1978年,第一位试管婴儿Louise Brown的诞生标志着辅助生殖技术(ART)走上现代医学的舞台,给不孕不育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为我们深入探索人类生殖的奥秘打开了新的视角。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每年大约会有30万个试管婴儿诞生,这些通过人工助孕技术出生的孩子,与自然怀孕的宝宝之间有什么区别?他们能否和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呢?
对于这些疑问,公众的关注从未停止。
根据欧洲人类生殖及胚胎学会2014年的报告,全球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出生的子女已经超过500万(不包括中国),预计每年以至少50万的速度在增加。如此庞大的人工干预后代群体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这种关切不仅源自专业领域,也来自于社会的广泛关注。
试管婴儿与自然妊娠的宝宝在健康状况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尽管这些由人工技术辅助孕育的宝宝一开始就受到了关于出生缺陷和健康问题的质疑,但经过40多年的发展,国际上多项大型出生队列研究已表明,IVF子女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与自然分娩的群体并无差异。
对ART(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子代安全性的研究持续进行。有数据显示,试管婴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3%(189/15,405),与自然妊娠子代的1.35%相差无几;而冻融胚胎移植(FET,1.09%)、夫精人工授精(AIH,1.26%)、助孕人工授精(AID,1.27%)的子代出生缺陷率也与自然怀孕相当。
现有的数据表明,ART子代在身高、体重、智力和心理行为方面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常见疾病如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也与自然妊娠子代没有显著差异。
许多研究者指出,虽然试管婴儿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较高,但在1岁之后,身高、头围及体重与一般人群并无显著差异,经过单胎和多胎的分层分析后依然如此。
一项随访研究发现,在6至10岁时,IVF子代中极低出生体重者的身高反而超过了年龄相匹配的自然妊娠子代,表明IVF子代的生长速度可能快于自然妊娠子代。
在智力和心理行为的发展方面,大部分研究均表明ART治疗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智力发展、学校表现和情绪障碍并无关联。不同ART技术之间的比较分析,如ICSI与IVF比较、ICSI与自然妊娠比较、PGD与自然妊娠比较,以及卵子激活与自然妊娠比较,也未发现明显差异。
包括肿瘤和过敏性疾病等在内的其他疾病,ART子代的发病率也与自然妊娠并无显著差别。
尽管ART技术的应用时间尚短,关于子代发育的研究仍显不足,现有的样本量也相对有限。接受IVF治疗的夫妻通常已面临生育困难,因此我们尚无法明确是否对后代健康存在潜在影响。
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试管婴儿的健康状况处于正常范围内,ART技术并未显著影响后代的身体健康、心理行为及青春期发展。ART后代罹患肿瘤等重大疾病或其他常见病的发生率与自然怀孕的情况相当。
本文由圆梦国际整理发布,禁止抄袭、复制、转载或引用